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城镇风采

【遇见·经开非遗】青瓦砖雕:墨色素瓦中的古建筑之美

发布日期: 2024- 10- 12 21: 35 浏览次数:

建筑是人类创造智慧的结晶,古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当人们行走在历尽沧桑的古村落、古建筑群中,便可有如同穿越千年般的体验感。

“青瓦是古建材料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瓦片。在古时用来铺设屋顶,可以遮风避雨、防寒避暑,随着时间流逝,青瓦在样式上也出现了雕花、刻纹等,兼具了实用与美观特性,现如今主要是用在打造四合院、仿古商业街、景区建设等方面。”青瓦砖雕的第四代传承人柏硕介绍道。

柏硕的父亲精通青瓦的制作,柏硕耳濡目染,也被青瓦的魅力吸引。谈起小时候父辈们做青瓦时的场景,柏硕还记忆犹新。“上小学的时候,傍晚放学,我背着书包从窑炉厂旁边经过,十几个两人半高的土窑炉像是一个个‘大馒头’立在那,炉子里火烧得旺,最高能到1100℃,在旁边站一会就热得出汗。”柏硕回忆道。土窑炉一开烧就不能打开,只留一观察孔,工匠们只能通过观察孔查看土窑炉内的情况,需要升温就多加几铲炭,降温就浇些水。

“父亲告诉我,做青瓦的陶土,要选含铁量高、吸水性好的土,这样烧出的青瓦硬度好,还不容易开裂。”柏硕边介绍边拿出陶土和烧制好的瓦坯展示给大家看,陶土颜色深,呈棕黄色,烧制好的瓦坯颜色浅,呈土黄色。

从土黄色的瓦坯变为青瓦还需要一个步骤,这也是制作青瓦最重要的一步——“闷青”。向高温的窑内注水汽化,让烧制好的瓦坯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瓦坯渐渐“染”上了青色。这个过程一旦把控不好,失败率极高,“闷青”的时长、温度的把控、水蒸气的量都很讲究,甚至前几个步骤没有做好也会影响“闷青”效果,因此往往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关,在土窑炉前守着,一刻也不敢离开。

“后来我们把土窑升级为辊道窑,大大提高了青瓦的烧制效率,但‘闷青’这一步我们还是经历了长达一年的钻研,通过无数次实验才把控好各项要素,把‘闷青’的成功率提升上来。”柏硕说。随后他拿出了几款“闷青”后的青瓦向大家一一介绍:“这是板瓦,是用来盖屋顶的;这是脊瓦;这是屋檐上的‘马头’……” 

将制作好的青瓦进行堆叠,或扣于房顶之上,或造型于墙壁之上,便可营造出神秘与古朴的中国古建筑之美,精美又不失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性。

科技飞速发展,我们的时代也在不断变迁,随着钢筋混凝土逐步取代了木房青瓦,青瓦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难以寻觅,只有一些年份久远的乡村和零星的古镇方可一见其掺杂着历史风霜的风采。“很多制作和雕刻青瓦的老师傅年纪都大了,因此古建的修复工作都需要新一代的传承人们接下来、传下去。”柏硕说。

青瓦连天际,白云绕屋闲,阳光洒在那一排排使用青瓦建造的建筑上,泛起一层温润的光泽,“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一片片青瓦呈现在建筑上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我知道,我正在延续着父辈们的梦想,将这份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青瓦虽然可能不再是主流的建筑材料,但它所代表的那份质朴与勤劳,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谈及未来,柏硕眼神坚定地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