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城镇风采

【经开记忆】傅家镇殷家村(双杨):果蔬旧事散记

发布日期: 2024- 10- 21 22: 22 浏览次数:

要论种菜,殷家村曾是头一份儿。

上世纪六十年代,殷家村开始发展蔬菜种植,七百六十多亩地,村里规划得齐齐整整,黄瓜、芸豆、茄子、辣椒,不同的蔬菜依时序在一块块菜畦上生长着,一亩地年产数千斤。

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种菜可是忙碌的活计,挑水浇园、除草、间苗,从早忙到晚,一年到头都歇不着,不像冬小麦田,若是年景好,是不大需要人“伺候”的。到冬天,村民们要在菜地里种上莴苣、菠菜这样抗寒的蔬菜,冬至前后,更是收萝卜的天时,各品种的萝卜都要被拔出来卖掉,或者被存起来,不能在地里过冬。

蔬菜基本是现摘现卖的,村里人成群结队推上小车,把一车车菜送到当时区里、市里的蔬菜公司去。村民高焕长曾是运输队伍的一员,他说,当时一个人要推四五百斤菜,走的路都是土路,要是遇到阴天下雨可就泥泞难行了。到蔬菜公司卸下菜后,会有工作人员按每种蔬菜的市场价算好账,交给村民带回去,回村里再计算工资。

殷家村种的蔬菜里,地瓜产量是较高的,除了销售,村里人还用来做粉条和粉皮,余下的粉渣拿去酿酒,可谓是物尽其用。“瓜干酒苦,玉米酒甜,高粱酒香”,高焕长在镇上做过酿高粱酒的工作,他说村里这地瓜酿的酒,比起高粱酒来多一些苦味,且口感辛辣,村里人多喝来解乏。

殷家村的蔬菜不仅产量大,品质也好,每个生产队都有经受过农业培训的村民当技术员,专门负责指导生产,什么时候该给黄瓜授粉,什么时候该下苗栽秧,豆角架子倒了怎么补救,他们都门儿清,村民们也慢慢都成了蔬菜种植能手,有些还到沂源、桓台、萌水去给当地的菜农讲菜园经。

秋天是最忙碌的时节,除了要收获的蔬菜,殷家村还有七十亩果园,大多种的是苹果,还有十来亩香梨,也有一些桃树,花开的时候,苹果花粉,桃红梨白,美得很。到果子成熟的时节,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摘下果子装进筐,再包上废旧的报纸保鲜,存在一间五十来平的屋子里。

殷家村的水果甜,附近的村民都爱吃,常找来村里买,但大多水果还是要靠村民们赶集售卖,一二十个村民们拉上地排车,到黄家集、傅家集、大屯集去吆喝叫卖,这几十亩地出的水果要卖上两三个月才能卖完。

到春节,这菜园和果园里的农事才算结束,村里的锣鼓队、秧歌队、高跷队都提前一个月勤勤恳恳地排练,只等着春节期间一展风采。那几天,村民们用木头搭起戏台,锣鼓开场,声声铿锵,粉碎了一年的疲惫,昭示着新年的来临,秧歌、高跷随后上前,向村民们展示着自己的绝活儿,懂戏的人就登台唱起五音戏,唱腔悠扬婉转。

高焕长说村里的鼓谱好,问他哪里好,他只说是很紧凑很动人。那是近七十年农事生活中,长留在记忆里的乡音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