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城镇风采

【经开记忆】南定镇小董村:两河交汇有历史 忠孝精神代代传

发布日期: 2024- 04- 24 19: 08 浏览次数:

这里,是漫泗河和暖水河的交汇处;这里,有着超过1800年人居史;这里,也曾因一个人在当时声名大噪,这里,就是我们今天经开记忆的目的地——南定镇小董村。

在古代那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为了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会优先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从地理位置看,小董村所在的位置足够优越,村子地处青龙山下,漫泗河、暖水河两条河流在村子周边交汇,土地肥沃无比,而且灌溉方便。更重要的是,据考证,小董村正好处在般阳县(今淄博市淄川区)通往新城县(今淄博市桓台县)的交通要道上,也让小董村一带很早就有了人类的居住痕迹。

让我们先把时钟拨回一千多年前的汉代,在小董村东北处,漫泗河旁的高台地上,有一个聚落遗址。2008年,小董村当时所属的张店区文物部门调查发现,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30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堆积在0.5米—2米左右,采集有汉代泥质灰陶罐、盆等残片,从采集的标本看为汉代聚落遗址。2010年7月16日,小董遗址入选淄博市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当时的村名以及历史人文情况均已不可考,但这一遗址的存在表明,在小董村所在的这片土地,至少也有超过1800年的人居史。

根据史料记载,现在的小董村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接近700年历史,因最早在这里安家落户的人家姓董,故得名董家庄。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修订的《淄川县志》(清朝时期小董村属于淄川县管辖)中就出现了“东北乡(旧丰泉乡)董家庄”的记载,后改名为小董家庄。

建村370年后,这里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在当时声名大噪,甚至可以说名动天下。

这个人史书上并没有留下准确姓名,只是以“毕氏”代替,她的丈夫叫高肇雍。婚后,她与丈夫相敬如宾,并育有一子。但好景不长,高肇雍不幸早逝,留下了只有二十四岁的她和三岁的儿子。面对青年孀居的局面,她拒绝了所有要她改嫁的提议,一门心思孝亲教子,对内,她孝敬老人,村里人都看在眼里,对外,她教子有方,其子二十二岁入泮。族人念其贤淑,交口称赞,感动乡邻,上报官府,并报请朝廷。乾隆七年,朝廷下旨旌表,拨库银在村建“节比松筠”坊一座。据村里老人回忆,坊高10米余,宽8米许,全用巨型青石组合,卯榫相扣,精雕细琢,梁上立一大石碑,四面精雕细刻,两面双龙回转,前书“圣旨”,后书“恩荣”。此坊还曾被载入《淄川县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节比松筠”坊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孝顺、忠义的文化却被一代代小董村人传承下来。在战争年代,小董村人涌现出了卢永邑、高庆琪等革命烈士,建国后,小董村人也踊跃参军,不乏表现优异者,远了不说,就在2023年,小董村民卢钰就以出色的表现荣立三等功,成为村民们的骄傲。

笔者去小董村采访那天,村东的张南路南延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笔者相信,小董村的未来也会像竣工后的张南路一样,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