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城镇风采

【经开记忆】义集村香油:悠悠芝麻香 浓浓故乡情

发布日期: 2024- 08- 30 20: 28 浏览次数:

说起香油,当地人都对义集村的香油印象深刻,在20世纪80年代,说“淄博香油看义集”也不为过,那时候物质相对匮乏,香油可是当时家里饭桌上的“奢侈品”,义集的香油更是以用料讲究、工艺精细、价格实惠在当时名声大噪。

20世纪60年代时义集村人为了贴补家用,开始学着制作香油,在淄博酿造厂担任工程师的崔宜俊对制作香油颇有心得,他将更加精细的香油制作方式教给村中的邻里乡亲,义集村的香油加工就正式做了起来。

香油制作最红火的时期当属80年代,义集村的300户人家里,有20多户都做香油,韩智一家也是其中一户。韩智家的香油作坊算是村中开办较早的一批,从他父亲那辈就存在了,据他回忆,每年新鲜的芝麻成熟之后,天蒙蒙亮,就得骑上自行车到邹平大集上去购买芝麻,一次能带回一两百斤。八月十五前一个月,韩智一家就得为大家下半年过年过节走亲访友时所需的香油开始忙活了。

“150平方的老屋,专门腾出几间屋子来做香油,一家老少齐上阵,各有各的活。”韩智说起当年跟随父亲在家制作香油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下午在院子里把芝麻淘洗干净,第二天一早就可以烘炒了,‘要想香油香,芝麻炒上霜’,炒完后摊开降温,再筛选、除尘、除烟,都完成后就可以开始磨浆了。”当年家庭作坊亲手制作香油的步骤,韩智记忆如新。

那时候没有机器磨,只能靠家里老少爷们几个推磨盘,一圈一圈地转动着,棕黄色的芝麻浆缓缓地流出来,再倒进一口大锅里,往浆中边倒热水边搅拌,油就渐渐浮了上来,随着温度的升高,那香气也愈发浓郁,村里做香油的人家多时,整个村子都飘着浓郁的香油味儿,有路过村子的人一闻就知道:“咦,义集村在做香油咯!”

“香油做出来,村里就有拿着瓶子来灌的,也有大工厂来批发了去发福利用,剩下的就得靠我们自己去卖。”韩智说道,自行车上绑两个柳编筐放上两个总重70斤的油桶,韩智和二哥分头行动,一个去周边村庄、大集,一个去农贸市场,最远跑到过四宝山,也有村民会用小推车装上满满两桶油,若是走的远了,干脆在外面过夜。义集村的香油名声响,大家都认这个味,不过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不太富裕,一次能打一斤香油的人家寥寥无几,多数是打上几两,逢年过节包水饺、拌菜时滴上几滴,就能馋的小孩儿直咽口水。

除了调味,村里小孩子有个磕碰红肿、鼻塞,家中都会取一点香油涂抹,咳嗽厉害时,睡前喝上一勺,第二天就能减轻许多,这些“土方子”村里人虽说不清原理,但就这么世世代代传承了下来,也为香油增添了不少药用价值。

到了90年代,义集村成立了淄博永茂香油有限公司等香油厂,灌装、推磨等也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孝河牌”“十里香牌”等牌子打出了义集村的招牌,走亲访友要是能提上两瓶“孝河牌”香油,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小芝麻成了大事业。“能把芝麻大的事做好,就是件了不起的事情。”韩智说。

如今,时代在变迁,村庄发生了许多变化,香油厂随着昌国路拆迁成为了过去式,义集村也已经进行了旧村改造,村民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孝河牌”香油虽然已不再生产,可在义集村村民心中,那一瓶瓶装着的,不仅仅是香气四溢的香油,更是义集村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怀。

茶余饭后,义集村村民们聚在一起闲谈时,偶尔会提起当年制作香油的事,言语间仿佛回到了那段岁月,闻到了那翻炒芝麻的焦香,听到了石磨转动的声音……义集村的香油是岁月沉淀出的美好,也是义集村村民心中永远难忘的故乡味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