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金点子”】从负债1400万到年入480万 解码沣水镇张二村乡村治理创新实践 | ||
|
||
|
||
乡村治,百姓安。乡村,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近年来,我区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涌现。我们策划推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金点子”》专栏,聚焦那些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独特思路,更好地展现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智慧。 沣水镇张二村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典型“先进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80余万元,600余户村民全部入住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小区,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淄博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市基层社会治理样板村”等荣誉称号。然而,在20多年前,张二村还是一个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层出不穷的“问题村”,正是一个个因地制宜的“金点子”,让张二村实现了从问题缠身到乡村振兴的华丽转变。 党建引领 党员带头 以实干聚合力 谈及乡村治理,党建引领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更是久经历史检验的不二法门,张二村也不例外。 2003年1月,张二村党委书记刘光文上任之初,就面临着村办企业因大面积亏损被法院查封拍卖,长期拖欠货款和村民工资,欠债高达1400万元的窘境。人心涣散,没有资金,该如何破题? 了解张二村现状的人都知道,这些问题早已成为过去式,刘光文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乡村治理的第一条经验。 “我不只是村书记,更是一名党员,只有躬身入局干实事,才能带动更多人主动参与到村庄建设中来。”刘光文拿出自家积蓄,找朋友拆借资金,将已经被法拍的村办企业逐步买回并妥善经营,村集体收入连年递增,为张二村的发展和治理筑牢了经济基础。 古往今来,人心向背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于乡村治理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刘光文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逐渐团结凝聚,进而带动了全村党员在各项工作中亮身份践承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渐渐从“站着看”转为“跟着干”,党群同心的治理新格局水到渠成。 为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张二村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常态化组织党员到马鞍山、朱彦夫故居、红色东高等党性教育基地进行实践学习,逐步提高党员干部理论和思想政治素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1处,完善会议室、活动室等功能室,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党组织还建立了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积极与群众沟通交流,为群众排忧解难。 “只有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将全体村民的心拧成一股绳,形成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这种理念在张二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党员心中已经达成了共识。 党组织统筹资源搭建平台,党员以“我先上”的姿态冲锋在环境治理、纠纷调解一线,构建起了“组织牵引——先锋示范——群众响应”的治理链条,通过共商共建过程重塑村民主体意识,使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升华为党群共治的良性生态,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文明实践 文化育民 以阵地聚人心 漫步于张二村,文明之风扑面而来:挂着大红灯笼的村居大门高大气派,一个个悬挂着鲜红国旗的路灯排列整齐;一条条道路宽敞整洁,一座座楼房时尚靓丽;党群活动中心窗明几净,便民服务中心功能齐全,老年人就餐大厅温馨如家;文化墙绘、景观长廊清新雅致……这些场景背后,是张二村以文明实践为笔、以文化育民为墨,绘就的乡村善治新画卷。 张二村深谙“阵地聚人心”之道,以“群众需求在哪,服务触角就延伸到哪”为原则,搭建起覆盖全龄段、辐射全村域、贯通全时段的文明实践和文化育民矩阵。 2022年7月,投资80万元建成46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设亲子活动、棋牌娱乐、舞蹈排练等5大功能区,让“老中青幼”各有所乐。同年启动的老年人就餐大厅更显温情,300平方米空间内,低温冷库、生鲜肉类区等专业分区保障餐食安全,可容纳120名老人集体用餐,成为孝老敬亲的生动注脚。“以前愁做饭,现在顿顿热乎饭,每天还不重样。”83岁的村民田桂英点赞道。 此外,300万元打造的两处文明实践广场,将文明基因嵌入村民生活半径:“美德健康新生活”展板传递新风,“曲艺长廊”回荡着悠扬婉转的乡音,“有声书屋”扫码即听万卷书,儿童乐园里欢声不断,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打破时间壁垒,民政咨询、物业报修一键办理……“出门百米就有活动场地,办事不用等天亮,别提多方便了!”村民赵云伟深有感触地说。 这些星罗棋布的文明实践阵地,既是村民触手可及的“生活服务站”,更是凝心聚力的“精神共同体”。它们让留守老人不再孤独、让务工青年重拾乡愁、让孩童在嬉戏中传承文明,更让“各管各家”的分散个体逐渐凝聚为“共治共享”的治理主体。 民生实事 服务为民 以实绩铸同心 乡村治理的根基在民心,而民心的凝聚往往始于衣食住行的点滴关怀。张二村将民生实事作为撬动基层治理的支点,以“需求导向、精准服务”为原则,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回应全维诉求的民生服务体系,让治理温度浸润千家万户。 在养老助老领域,张二村努力打造“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逐步完善“1+6+N”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2024年累计开展“暖心义诊”“重阳节爱老敬老”等志愿活动30余场,建设为老服务理发室、洗衣房各一处,先后服务老人1000余次;舞蹈室、书法角织就银发社交网络,让老人从“被照顾者”转变为社区活动的核心参与者。正如村民邹桂莲所言:“现在养老有人管,跳舞有场地、看书有去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面对突发困境,村“两委”以“雪中送炭”的加速度展现治理韧性。当村民刘永生突遭重大交通事故,张二村第一时间召开两委会议,按照“四议两公开”的流程,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及网格员活动宣传为其家庭展开募捐活动,共募集善款3万余元,同时积极向市红十字会争取救助金5000余元。从程序启动到募集善款、争取救助,整个救助链条高效运转。这种“政策救助+社会互助”的双轨机制,不仅化解了单个家庭的燃眉之急,更让“一家有难全村帮”的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 在生活环境提质中,张二村投资100万元改造绿化带8处,增设1000余个停车位,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桩38个。改造后的绿化带成为了村庄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不仅美化了环境,有效解决了村民停车难和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更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和出行条件。 民生实事绝非简单的“给与受”,而是以服务为纽带重构治理关系。当养老餐桌变成议事圆桌、停车位规划成为民主课堂、书房书香浸润治理智慧,民生服务便超越了物质层面,成为激活村民主体意识、锻造治理共同体的催化剂。这种“服务即治理”的理念,也是张二村将民生痛点转化为治理亮点的密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