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民生在经开】南定镇:精绣城镇“面子” 厚植民生“里子” | ||
|
||
|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南定镇聚焦群众所盼、发展所需,以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扎实举措,推动民生福祉持续升温:主干道焕颜升级,便民集市惠及万家,困难帮扶精准直达。从环境改善到服务优化,再到兜底保障,南定镇正用心用情用力,将“民生温度”转化为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质感”。 升级基础设施 内外兼修提质效 一条路,承载着一座城镇的脉动;一片绿,勾勒出百姓生活的底色。作为贯穿南定镇的主干道,张南路不仅是连接城镇内外的交通动脉,更是展示城镇风貌的重要窗口。道路两侧的绿化与环境,如同城镇的“面子”,无声诉说着这里的发展与变迁。今年以来,南定镇启动道路两侧土地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工程,一场关乎城镇颜值提升、民生福祉改善的蝶变之旅由此展开。 曾经,张南路两侧存在着绿化带杂乱、垃圾随意堆放等问题,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给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张南路提升改造工程启动后,南定镇秉持“路畅、景美、民心暖”理念,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从重塑绿化景观到完善基础设施再到提升环境卫生,先后完成3万㎡裸露土地绿化、290株乔灌木栽植及10处微景观打造,同步推进沿街商铺立面美化与特色道旗安装,一条“四季有景、步移景异”的示范街区呼之欲出。 如果说主干道是城市向外展示的“面子”,那么社区广场便是藏在街巷里的“里子”,承载着居民最朴实的生活向往。当张南路的治理让城镇颜值“面子”焕然一新时,西山社区的蓝天广场焕新工程,则在悄然打磨着民生幸福的 “里子”。 改造前的蓝天广场设施陈旧、功能单一,破损的地砖、匮乏的休闲设施,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此次焕新工程聚焦“功能复合”理念,将原本老旧的地面改造成防滑透水砖与沥青健身步道,增设环形座椅、健身器材及主题彩绘,让广场更具艺术气息。 “我和几个老伙计退休后没事就爱出来溜达,以前的广场又破又旧,现在好了,步道又平又宽敞,健身器材焕然一新,我们每天都来这下棋、聊天,日子别提多舒坦了。”社区居民杨文秀笑着说道,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幸福。更令人期待的是,蓝天广场还植入了四季植被与科普设施,这座集休闲、健身、科普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不仅填补了社区公共空间功能短板,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民生关怀融入居民生活的点滴,让“15分钟生活圈”的幸福触手可及。 盘活服务阵地 多元共治促共赢 “睦邻集市上的商品新鲜、便宜、有保障,希望社区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真是太方便了。”6月8日,谭慧在参加完南山社区组织的睦邻集市后,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 南山社区位置偏远,居民们生活日用品一般是通过梁家、黄家大集或者外出购买,非常不方便;许多医疗机构、教育机构、批发零售企业希望与社区合作,从而精准地将产品和服务推广给目标客户群体;社区也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来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公益活动,提升治理效能,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当多方的需求交汇于一点时,睦邻集市应运而生。 “在明确了活动目的和方向后,我们开始有针对性地挑选合作企业,把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放在首位,确保能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和便利。”南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才博表示。 目前,活动已经举办了15期,效果十分显著,实现了社区治理效能提升、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价值双赢、居民获得感和归属感深化的多方共赢局面。 民生服务的温度,不仅体现在便民集市的烟火气里,更延伸至就业、文化等多元领域。南定镇深知,只有不断拓展服务边界、丰富服务内涵,才能全方位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基于此,人社服务站与社区文化建设同步发力,逐步构建起更立体、更完善的民生服务网络。人社服务站打造“招聘+培训+政策”全链条服务体系,举办7场招聘会,组织45家企业提供300余个岗位,助力64人实现就业;开展3场电商培训、1场职业技能培训、1场就业创业政策宣讲会,115名居民掌握新技能,“就在淄博”品牌效应持续彰显;“我们的节日”系列品牌效应凸显,“蛇舞迎春”元宵节扮玩、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活动惠及群众超千人;“送戏下乡”“广场舞展演”等文化惠民项目即将于三季度全面铺开,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36个村(社区),涵养文明乡风。 此外,南定镇还创新“基金规范+睦邻服务+空间整合”模式,指导9个城市社区设立发展基金,制定规范化运行“四张牌”;整合40处公共空间,编制《社区公共服务空间导览手册》,实现资源集约利用。 遍访困难群体 织密民生保障网 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是检验民生实事成效的“晴雨表”,更是丈量社会治理温度的“标尺”。南定镇将关爱触角精准延伸至城乡低保、独居老人、重度残疾人、重大变故家庭等群体,以“一户一策”的精细化服务破解生活难题,用制度保障与人文关怀编织起密实的民生防护网。 “我还没来得及去申请救助,工作人员就带着政策主动找上了门,过了不长时间,我就拿到了应急性救助金4000元,大大减轻了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崔军村村民安文莲患癌多年,虽然前些年办理了低保,但是高额的住院费用对她来说仍显沉重。 安文莲办理出院结算后,南定镇社事办便收到了医保系统的数据推送,并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核实办理相关手续,全程无需安文莲多跑一趟路、多操一份心,高效精准的救助流程,让她在与病魔抗争的艰难时刻,真切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温暖。 为了确保特殊困难群体求助有门、受助及时,让兜底保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南定镇建立并完善了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持续开展特殊困难群体遍访工作。截至目前,共发现并整改问题22个,为8户9人办理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8户,发放救助金2.1万元,另有6户低保边缘家庭正在走申请流程,后续根据相关文件落实重病、重残"单人保"政策。 今年以来,南定镇以“织密网、兜底线、救急难”为目标,对城乡低保等救助服务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应兜尽兜”,从数据监测的 “智能预警”到网格员的“铁脚板”摸排,从应急救助的 “即时响应”到长效帮扶的“精准滴灌”,南定镇将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融入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这份主动作为的担当,不仅让临时遇困家庭重拾生活信心,更让孤寡残障人士感受到 “弱有所扶、难有所帮” 的社会温情,让民生保障真正成为守护群众幸福的坚实屏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