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闪耀】王泽新:让18号楼60户“陌邻”成“睦邻” | ||
|
||
|
||
在淄博经开区的大街小巷,总有一些故事比春风更暖人心。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把钥匙,打开的是“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密码;每一次感动都是一粒种子,生长出的是文明、团结、奋进的城市品格;每一份善举都是一泓清泉,汇聚成守望相助、自强不息的淳朴民风…… 政务协调服务部联合发展保障服务部策划推出《微光闪耀》专栏,带您走进这些“小而美”的温情现场。 “王哥,管道漏水的事儿和物业协商咋样了?” “王哥,301家储藏室门没关,你和他家里人说一声?” “王哥,晚上我们几家一块儿包水饺,你也过来聊聊天呀。” 在傅家镇南苑绿洲社区18号楼,“王哥”王泽新是家喻户晓的热心人。王泽新今年55岁,面对社区外来人口占比高、群众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他主动请缨担任18号楼的楼长,用热情和耐心架起了居民之间的“连心桥”。 “小区不像农村,都是买房或者租房搬进来的,有些邻居连对门姓啥都不知道。”王泽新说,“但住在一块儿就是缘分,遇上啥事儿总得有人帮个忙。” 公共设施维修、邻里纠纷、公共区域私占、噪音扰民、电动车充电……楼栋里的事,说到底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可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演变成冲突。18号楼有5个单元共60户居民,王泽新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坚持入户与邻居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需求,并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逐渐获得了邻居们的信任,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各家情况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我的作用就是‘黏合剂’,遇到问题,不管是我们邻里之间还是和物业的矛盾,先平复双方的情绪,再去进行沟通。”熟悉邻居们后,王泽新逐渐掌握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 四年多来,无论是调解邻里矛盾,还是改善居住环境,王泽新都乐此不疲,也正是他日复一日做的这些琐碎小事,让18号楼居民的心凝聚到了一起,居民们都说:“有王哥在,咱们楼里的事儿,放心!” 只是信任楼长还不够,如何真正让邻居们成为“一家人”是王泽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24年4月,18号楼开展了南苑绿洲社区的第一场百家宴,邻里关系终于“破冰”。“开始准备是在23年的12月,书记问能不能把我们这个楼的邻居们聚起来办个活动,大家都认识一下,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想法,就行动起来了。”王泽新回忆道。 18号楼年轻人居多,白天上班,王泽新只能每天晚上挨家挨户去询问情况,谁家能参加、谁家有做得好的菜、谁家有特殊要求,他一个个记下来,而后准备桌椅板凳、现场布置,这一场“百家宴”,足足准备了五个月才办成。 东北的锅包肉、四川的毛血旺、重庆的酸菜鱼、本地的博山炸春卷……各家端出的菜肴在拼成的长桌上冒着热气,像是将五湖四海都搬到一起,平日在楼道里点头打招呼的邻居,围坐在餐桌前,举起筷子品尝彼此的手艺,聊些家长里短,60户“陌邻”自此成为“睦邻”。 “百家宴”后,18号楼的氛围愈发和谐了,王泽新也有着新的打算,今年他想和邻居们商量,把楼道里有墙皮脱落、渗水等状况的墙面重新粉刷,让邻居们每次上下楼的脚步都多一份温馨。 “我就是想着,邻居们一进到楼里,就感觉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这该多好。”说这话时,王泽新眼神温暖而坚定,仿佛在描绘一个触手可及的理想,他将继续为这一栋楼、5个单元、60户居民的温暖家园而奔走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