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 ||
---|---|---|---|
索引号: | 11370300MB2823262F/2024-5453512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6-18 | 发布机构: | 经开区办公室 |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政府信息公开所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质量也更有期许。近几年,通过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府信息公开日趋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政府信息基本概念
(一)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这条规定包含以下几个含义:首先,就主体要素而言,这里的行政机关包括狭义的行政机关和被授权组织。而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就客体要素来看,所公开的信息一定与行政机关履行的职责有关。就形式要素来看,政府信息必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获取、保存的信息。须通过有型的载体加以记录和保存,如影音、文字、磁盘及其他存储媒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行政机关没有义务公开无一定的载体存在的口头消息、社会传闻。
(二)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即公众有权利获取政府信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理解,微观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是指政府机构依照法定程序以法定形式公开与社会成员利益相关的所有的政府信息,并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览、复制等形式充分利用政府所掌握的信息的行为。而宏观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则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指政府机构在行使公共管理职权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有关政府信息的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除了包括与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直接相关的主体、内容、方式、监督、救济外,还包括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国家保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二、 充分认识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有利于规范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实现依法行政。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各级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转变政风的要求,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强化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一项基本制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第492号令)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省政府第225号令),不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对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为基层和群众服务,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地把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领导、理顺关系、充实力量、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努力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规范、有序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各级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权力的行使主体,其权利只能是来源于人民,最终还必须回归于人民。政府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就是说,人民群众对政府行使权力的内容、程序和过程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种权利是宪法赋予人民的当家做主的权利,也是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表现形式。《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最大的亮点,是将信息公开变成了政府的法定义务,这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进一步促进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行使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关键时期,政府信息是否公开、透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赖程度,也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所谓“恐慌始于流言,流言止于公开”,坦诚的信息公开,让公众更加理性和沉着,也促使政府不敢懈怠。
(三)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透明度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又一基本原则,我国已承诺履行世贸组织透明度的规定。可以说,这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以确保透明度原则的贯彻。为了实现高效、廉洁、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的目标,转变执政理念,实行阳光行政,把信息公开作为政考试,大网站收集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将行政机关办事制度与办事程序公开,把政府制作和获取的信息公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必然选择。例如,近年来,北京多次发生路面塌陷等事故,每当事故发生,交通管理部门都会通过手机短信、交通广播等多种手段对市民广为告知,以避免交通堵塞影响市民正常生活。放眼十多年前,这类事故也许还被视为市政建设中不可张扬的“丑闻”,难以想象能如此坦荡地晓喻天下。信息公开,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中国的政府执政能力和社会管理生态,让政府在学会透明化生存的同时,也日渐成熟、自信起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将政府行使权利的过程置于人民群众的公开监督之下,不仅对于畅通人民群众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渠道,发挥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保障民主权利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于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主要工作情况
(一)切实加强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为进一步深化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积极组织信息公开会议及业务培训,及时编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目录及年报,及时按照要求上报相关材料。
(二)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为确保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地进行,我局先后制定了一些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和严格的制度规范。一是建立了信息公开栏目维护制度。将信息公开栏目细化到处室、责任到人;二是建立了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对拟公开的信息经领导和有关处室进行保密审查后,才能在有关媒体上对外公开。三是建立对下属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指导考核制度。四是及时在区政府网站公开政务信息,所公开发布的政务信息内容、数据均准确无误,未出现因政务信息未公开或者公开不当而被群众投诉的事情。
(三)大力加强政务公开载体建设。加强文化信息发布,让公众及时了解文化建设情况。
(四)严格信息公开标准。1、全面彻底公开。对应当公开的事项要做到全覆盖、全方位公开。2、主动及时公开。把握公开主动权,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注和群众期待。
3、细化条目公开。对能够细化的事项要分类到具体科目,方便群众监督。4、适时动态公开。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进展情况,第一时间更新公开内容,保持公开“新鲜度”。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将政务公开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制定年度计划,定期召开会议,切实将政务公开工作抓实、抓好。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政务公开是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途径,机关各科室、下属各单位要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三)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一是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对于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要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要报上级机关进行备案。二是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自查和检查制度。要将政务公开纳入行风建设内容。三是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各单位要继续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对搞形式、走过场的要坚决纠正,对因工作不力或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上下联动,整体推进。要把政务公开工作与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和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狠抓落实。
今后按照市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在不断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宽度和广度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在强化信息的时效性和工作规范化等方面下功夫,及时更新信息内容、提高信息质量,使社会公众能获取方便、及时、丰富的有关文化工作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