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经济发展局
标题: 2021年淄博经开区经济运行报告
索引号: 11370300MB2823270A/2022-5326497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12-30 发布机构: 经开区经济发展局

2021年淄博经开区经济运行报告

发布日期:2022-12-30
  • 字号:
  • |
  • 打印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总体运行继续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

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较为活跃。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4亿元,增速27.3%,高于全市5.2个百分点,列全市第4位,两年平均增长23.49%。分领域看,全区制造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5.3%、24%、29.6%。从结构看,民间投资、十强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4.1%、57.6%“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28.2%,占全部投资比重43.4%,高于去年同期3.4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形势明显好转2021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列全市第8位,两年平均增长9.5%。分行业看,18个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7.78%;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5%23%、21%1.4%从效益情况看,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3.8亿元、实现利润8.9亿元。从结构情况看,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四强”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慢于全部规上工业增速水平6.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38%,比去年全年提高1.8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新医药、电子信息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7.96%、23.76%、15.05%,分别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9.78个、15.586.78个百分点。从先行指标看,2021年,全区工业用电量30.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7%。

()建筑业受疫情影响较小。24家建筑业企业累计产值完成 21.5亿元,增速10.8 %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列全市第3位,两年平均增长6.7%

()规上服务业发展持续回暖1-11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03亿元,同比增长37.73%,列全市第6位,两年平均增长8.3%。分行业看,7个规上服务业行业大类中,6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5.7%。其中,营业收入占比最大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180.3%,拉动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26.9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不断回暖。2021年,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5%,列全市第8位,两年平均增长10.8%。批零住餐行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全区共新增月度纳统企业28家,年度纳统企业36家;限上批发、零售、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14.7%、13%、113.6%,分别列全市第1、第8、第3位,两年平均增长39.6%、9.5%、17.2%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是基数效应持续减弱。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全区工业运行逐渐恢复,增幅实现转正,基数逐步抬高。2021年分季度看,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为38.2%30.5%22.34%20.9%,呈下降趋势。二是限电影响工业企业。经开区主导产业中氧化铝和建陶均为资源型产业,用电、用气量较大,在能源紧张情况下,受影响较大。

(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待优化。从全年情况来看,房地产投资占比较高,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47%;产业类投资项目投资额较少,仅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3%

(三)服务业规模、质量有待提升。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39家,全年占全市比重为5.7%,体量相对较小。分领域看,我区规上服务业以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涉及GDP考核的9个服务业大类中,4个大类没有规上企业,也缺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门类企业,不利于将来的GDP单独核算。

(四)限额以上零售业结构单一受外来因素影响大。全区61家零售业企业,汽车销售企业49家,占比80%,受芯片供应短缺影响,进口车和需要进口芯片作为配件的国产车都供应不足,交车时间严重延长,导致顾客购车订单无法转化成为销售数据。

三、下一步措施

一是抓开工、抓进度,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加速推进起步区建设,以此为重要发力点,全面推进向南40平方公里的中央活力区建设。全面推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联东U谷·TIS(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等六大产业园区建设。扎实做好“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的一次性饱和式开发,实施海岱大道东延、淄河大道东延和双圣路西延工程,实现区域间、市域间的大贯通;高标准实施唐家山公园、青年公园等6个公园的提升改造,孝妇河、猪龙河、漫泗河等5条河流的综合治理。

二是优存量、扩增量,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服务重点企业,抓好中铝山东等138家规上工业企业和传化物流等220余家规上服务业(贸易业)企业发展,通过能耗“双控”倒逼建陶企业提升改造、提升建陶绿色发展水平;对底层次物流企业入园提档增效,加力构建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完善双招双引机制。

三是抓调度、抓纳统,确保应统尽统。增强经济运行专班力量,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加大统计纳统力度,做到项目开工即纳统;实现全年新纳统企业120家以上。